2022年勢將成為新興市場重啟貿易的一年——新興市場經濟體將從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中大幅反彈。雖然大部分已發展國家人口已迅速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經濟亦已經重啟,但新興國家的進度卻較為落後。當新興國家的疫苗接種計劃趕上時,它們將迅速重啟經濟,有望為其股市帶來強力支持。

2022年新興市場

東南亞國家在彭博的新冠病毒抗禦力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中排名最低,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及菲律賓的排名已有數月徘徊在最低的三分之一。這些國家的出口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旅遊業收益完全消失。然而,這些國家的旅遊業收益正開始回升。印尼的購物中心再次人頭湧湧。經過18個月的限制後,正常時期旅遊業佔經濟18%的泰國 於11月初向旅客重新開放[1]。越南已實施全面的疫苗接種計劃,並在關閉邊境近兩年後於11月底向旅客重新開放其最大島嶼。

隨著新興世界的疫苗接種步伐加快,當地經濟將會復甦,投資氣氛亦會改善 — 我們認為,股票市場表現的差距將會收窄。2021年,受中國拖累,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整體落後於已發展市場。相反,我們長期看好的印度在今年的表現跑贏已發展市場的平均表現。印度應對疫情的限制措施較中國寬鬆,並以重啟經濟為優先考慮。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21年遠較中國強勁,走勢很可能在2022年延續。

 

中國的不利因素將會逆轉

中國在2021年面對三大不利因素,我們認為所有不利因素將會在2022年減弱︰經濟放緩、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以及監管收緊。

 

中國實施全球最嚴格的疫情應對措施之一,導致其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年上升4.9%。﹙專家於2021年初的預測數字為8%以上。﹚我們認為越來越多中國高層決策官員對於經濟放緩感到憂慮,中國有可能在2022年放寬貨幣政策。同時間,受通脹影響,已發展國家將有很大機會收緊政策。

普遍而言,新興國家採用「直升機」撒錢﹙增加政府支出及刺激政策﹚措施的程度不及歐洲及美國,因此我們認為,新興國家2022年貨幣政策縮減或財政拖累的程度將不如已發展國家般強烈。不利因素或轉化為利好因素。

 

話雖如此,我們需要了解到中國的增長模式已永遠改變。我們不應預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會再次出現8%的數字。對於規模如此龐大的經濟體 —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4%至5%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依然相當理想。中國的未來增長將更加穩健。增長很大可能來自債務減少、對房地產投資的依賴程度降低,以及更加以消費者為主導。

 

市場對於中國在2021年收緊監管存在很大誤解。有些人危言聳聽,認為中國倒退至彷如毛澤東時代的黑暗社會。我們認為這是中國推動「共同富裕」的一環。中國政府希望從不惜代價增長的方向過渡至優質增長的方向,並促進社會所有部分更廣泛地參與其中。這做法相當利好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公司。

 

當投資於新興市場時,宏觀經濟分析僅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們的策略尋找新興市場的最佳公司,這些公司的業務經得起考驗,並具備強勁競爭優勢以保障其持續獲取利潤。優質的業務抗禦力強,較不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我們將股票視為公司業務並長期持有。  正如知名投資者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曾經說過︰「表現並非源自我們買入或沽出什麼,而是源自我們持有什麼。  我們的主要活動是持有資產。」

 

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優質公司的巨大優勢是它們仍有漫漫長路享受強勁增長,而在已發展國家,多間公司高速增長之路經已終結。

[1] 2020 年下降至 7% 左右。資料來源:Statista2021  5 月。可在以下網站獲取資料: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43467/thailand-share-of-tourism-to-gdp/

積極思維 睿智投資:獨立思考

木星資產管理投資方針的關鍵特徵是我們避免採取公司觀點,因此我們的專業基金經理能為其資產類別提供自己獨特的投資觀點及理念。因此,所表達的任何觀點 -當中包括與環境、社會和管治考慮相關的事項 - 都是基金經理個人的觀點,可能有別於其他木星投資專才的觀點。

重要資料

本文件由木星資產管理發行,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建議閣下謹慎行事。如果您對本文件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個人的獨立理財顧問。閣下投資的價值和收入可升可跌,而且可能會受到匯率變化影響,閣下可能無法取回全數投資金額。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本文件僅作資訊用途,並非出售之要約或買入之邀請。尤其是,本文件並不構成在任何進行要約或招攬屬非法的司法管轄區,或進行有關要約或招攬的人士並不合資格在該司法管轄區進行要約或招攬,或接收者在該司法管轄區接收有關要約和招攬可能屬不合法的一項要約或招攬。任何持股和股票示例僅用於說明目的,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所表達的觀點是演講者在準備時的觀點,並且將來可能會更改。獲得本文件的任何人士有責任了解及遵守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法律及規例。本資料及其提供的任何意見乃取自或基於相信為可靠的來源,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因本資料而造成的任何間接損失恕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