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望︰債券重獲市場青睞
隨著通脹消退及對經濟增長的憂慮出現,木星定息債券投資經理Ariel Bezalel及Harry Richards評估固定收益的前景。
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於2020年及2021年同時推出,在疫情高峰期支撐經濟增長,加上俄羅斯在今年較早時候入侵烏克蘭,引發能源及商品價格飆升,兩項因素均推高通脹。單是美國便向經濟注入約9.5萬億美元,全球多個其他地區亦以類似方式應對疫情影響。
然而,儘管我們遠未達至決策官員期望的2%水平,多項領先指標均顯示通脹環境正發生變化。美國貨幣供應增長正在崩塌,三個月年化下降幅度跌至自大蕭條以來最低的水平。
由於商品、食品及油價已在2022年初觸頂回落,美國消費物價指數在6月觸及9.1%的四十年高位後走軟。中國的生產物價已跌至自兩年以來最低水平,有望紓緩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現在的問題不再是通脹會否從現水平放緩,而是將以多快的速度回落,以及最終在什麼水平靠穩。
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經濟衰退是否已成定局,抑或經濟是否仍有機會軟著陸。軟著陸意味著經濟增長放緩及通脹下降,但卻不會造成失業率大幅上升、經濟遭受重挫或風險資產進一步走弱的現象。西方國家央行臨近2022年第一季末才開始加息,但加息過程無疑相當激進。
一般而言,視乎槓桿水平,經濟體需要12到24個月時間消化加息或減息。根據過往經驗,保持經濟增長穩定同時從高通脹完美過渡到正常水平的機會微乎其微。由於貨幣政策滯後時間較長及變數較多,各國央行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過度收緊政策。踏入2023年,政策已經高度偏緊,過往大部分緊縮措施仍有待消化,而多個市場亦將進一步加息。我們認為這將導致經濟增長急劇下滑,最近的採購經理指數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情況,我們多項領先指標亦凸顯了此情況在2023年只會繼續惡化。
經濟衰退的必然結果是通脹急劇下降。分析顯示在過去100年的經濟衰退期間,美國消費物價指數平均下降7%。
我們密切留意的一項指標是房屋市場,因為此為高槓桿行業。預計房屋市場下滑將對家庭財富造成連鎖反應,而今年所有資產價格幾乎全線下跌已蠶食了家庭財富。
房屋價格亦會影響消費模式,最終影響整體經濟的健康。按揭利率上升大大降低負擔能力,尤其是美國。英國、香港、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及瑞典的房屋價格正在下跌。中國房地產市場亦經歷困難時期,自然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影響。
最後,房屋市場對通脹亦舉足輕重。住屋約佔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三分之一。最近數月,住屋消費物價指數趕上過去幾年房屋價格的急劇增長。綜觀市場租金叫價等更及時的指標,我們已發現住屋市場顯著放緩。換言之,房屋市場的弱勢將轉化成較低的住屋通脹。
美國經濟方面,許多市場參與者將焦點轉向最近數季就業市場的穩健性。從領先指標來看,我們已經看到美國主要公司宣佈裁員或凍結招聘,尤其是科技行業。隨著時間推移,這將清晰地反映在關鍵數據點之上(例如就業人數及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整體而言,經濟增長環境應會促使央行暫停並逆轉2022年部分政策措施。有關措施可能包括停止量化緊縮(出售債券)或開始減息,或兩者並行。我們認為聯儲局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暫停加息,並在下半年進入寬鬆週期。這將創造利好環境,推動債券帶來非常強勁的回報。
過往經驗顯示,聯儲局在放寬利率之前,利率會在四至六個月內維持不變,但假如失業率飆升或其他經濟指標急劇惡化,則該局有可能加快減息。維持價格穩定是聯儲局的關鍵經濟目標,另一目標則是「就業最大化」。因此,我們預計聯儲局的行動將避免就業市場急速惡化。
鑑於在多年寬鬆貨幣政策期間,部分市場積累隱藏或被低估的槓桿,各國央行將密切留意由此引發金融穩定風險的跡象。美元強勁反彈、油價上漲或較長期利率觸及特定門檻在過去均增加金融危機的風險。2022年,我們看到三者同時發生。因此,我們將未來12個月視為金融市場的「危急關頭」,並對進一步動盪的早期跡象保持警惕。
金融市場亦面對其他風險。俄烏衝突仍在持續,不確定性上升。我們將避免對原油或天然氣價格作出具體預測,因為其基本上取決於不可預測的因素,例如衝突何時結束,或即將來臨的冬季氣候如何。然而,商品明顯不再是通脹的主要動力,我們預計商品在未來會出現某程度的通脹放緩,若干基本金屬已出現通脹放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