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電影《人吃人》﹙Soylent Green﹚中,人口嚴重過剩、污染及氣候變化的累積影響在2022年徹底毀滅地球,查爾登‧希士頓﹙Charlton Heston﹚飾演的偵探發現由索倫公司﹙Soylent Corporation﹚生產的僅餘食物來源含有人類殘骸。


慶幸的是,與大部分預測一樣,目前情況與當年經常出現的此類反烏托邦願景大相徑庭。雖然氣候變化及污染的確是我們最棘手的問題,但人口過剩的憂慮可能有誇大成分。


今天,有關人口結構的最大憂慮是我們的出生率過低,導致全球經濟無法以我們習以為常的水平繼續增長。


「生育更替水平」或每名婦女生產子女的數目大約需要達到2才能夠維持全球人口。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9年的全球相關數字為2.4,而地區方面,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4.6﹚、阿拉伯世界﹙3.2﹚、中東北非﹙2.8﹚以及南亞﹙2.4﹚的更替率高於全球的平均數字。


全球人口在2022年初約為87億,2.4的生育率相當於每40秒便增加接近100人。此速度是目前美國每年人口增長率的100倍,該比率在2020年下跌至百分之0.1的新低。


美國並非個別例子。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只有印度﹙2.2﹚的更替率高於2.1。


由於幾乎所有已發展國家﹙即最大消費國﹚的出生率均低於更替率,隨著公司難以尋找工人及遞增消費者,經濟增長可能開始放緩。


美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佔69%國內生產總值的個人消費,每年個人消費由25歲至35歲群組的48,000美元上升至45至54歲群組的60,000美元,其後回落至75歲或以上群組的約35,000美元。


換言之,個人消費在撫養孩子的年間到達頂峰。


此外,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組建的比率在本世紀初至2010年的十年期間僅達到偏低的11%,2020年更跌至9%的歷史新低,進一步為上述憂慮提供支持。家庭組建速度放緩的結果是民眾推遲成為父母的時間。美國接近30歲而單身兼且沒有小孩的人口比例由1986年的36%急升至2013年的54%。


根據過往數據,移民亦是美國及其他國家避免如日本般出現人口增長停滯所採取的關鍵手段。然而,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加上近年推出的限制性措施,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的淨移民人數僅有247,000人,較2015年至2016年的1,049,000人大幅下降76%。


因此,在未來數十年,各國似乎有機會透過激勵措施爭相吸引移民 – 日本在2018年年底推出法例,鼓勵外國人移居日本,以抵銷該國每年400,000的人口跌幅。


重要人口減少意味經濟的計時炸彈正在倒數。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10年至2020年的18歲以下人口減少1.4%,而最關鍵的是,預測2022年後的適齡工作成年人口﹙20歲至64歲﹚將首次減少,情況將維持至少四年。我們需謹記,消費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70%。


同樣地,英國國家統計局於1月12日表示,該局預計2020年至2045年的死亡人數將較出生人數多出140萬人。


為了紓緩勞動市場供應下跌的情況,我們需要在流動網絡連接、物聯網、雲端運算、企業軟件、人工智能及自動化等巨型科技主題的支持下改善生產力。藍領及白領工作自動化或被機械及軟件取代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自工業時代起,政策制定者數百年以來一直提倡「盡量增加財富」,有關說法將需要重新審視。


政策制定者普遍遵循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理論,其在《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中列出的兩個推動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人口增長以及有效的利潤再投資。然而,假如勞動市場供應以及其引伸的消費者總數增長減弱,彌補不足的重任將落在他提出的第二動力來源「資本」之上。問題是,在依賴資訊的數碼時代,公司需要的資本遠少於資產密集的工業時代的同類公司,導致全球現金泛濫,但卻缺乏有效地運用現金的選項。


為了應對人口下降帶來的問題,同時令人均經濟及利潤保持增長,各國政府需要停止依賴通脹性財政及貨幣刺激措施以增加財富,反之,政府應尋找方法透過通縮性科技刺激生產力增長,使現有的財富分配更為平均。


雖然人口過剩是造成《人吃人》所描述的人間地獄之主因,但全球出生率下跌的後果可能同樣嚴重,並將顛覆維繫數百年的資本主義理論及做法,同時需要新的模式來管理增長長期低迷的轉型趨勢。


恪守過時工業時代系統、模式及政府政策的人將難以接受及適應上述前景。

重要資料

 

 

本文件由木星資產管理發行,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建議閣下謹慎行事。如果您對本文件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個人的獨立理財顧問。閣下投資的價值和收入可升可跌,而且可能會受到匯率變化影響,閣下可能無法取回全數投資金額。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本文件僅作資訊用途,並非出售之要約或買入之邀請。尤其是,本文件並不構成在任何進行要約或招攬屬非法的司法管轄區,或進行有關要約或招攬的人士並不合資格在該司法管轄區進行要約或招攬,或接收者在該司法管轄區接收有關要約和招攬可能屬不合法的一項要約或招攬。任何持股和股票示例僅用於說明目的,不應視為投資建議。所表達的觀點是演講者在準備時的觀點,並且將來可能會更改。獲得本文件的任何人士有責任了解及遵守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法律及規例。本資料及其提供的任何意見乃取自或基於相信為可靠的來源,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因本資料而造成的任何間接損失恕不負責。